近年来,随着对BIM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入,其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,尤其是国家、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
出台,更为BIM技术的广泛和深度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。
BIM核心价值
BIM技术具有直观性、可分析性、可共享性、可管理性的特点,是工程项目的数字表达,是可共享资源,为决策提供依
据。BIM技术应用的关键是软件,只有通过软件才能充分利用BIM的特性,发挥BIM应有的作用,实现其价值。BIM软件分为
三类,包括以协同和集成应用为主的BIM平台类软件、以提高单业务点工作效率为主的BIM工具类软件、以建模为主辅助设
计的BIM基础类软件。
美国斯坦福大学整合设施工程中心(CIFE)总结出BIM有如下优势:消除40%预算外变更,造价估算控制在3%精确度
范围内,造价估算耗费时间缩短80%,通过发现和解决冲突,将合同价格降低10%,项目时限缩短7%,缩短投资回报时间。
可以说,BIM的灵魂是信息,其结果是模型,重点是协作,工具是软件。
建筑数据模型中的信息随着建筑全生命期各阶段(包含规划、设计、施工、运维等阶段)的展开,逐步被累积。这些累
积信息能被后来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所共享,即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读取,不需要重新录入。例如,施工人员可以直接利用设
计人员生成的建筑设计模型信息,在此模型上添加施工信息形成施工阶段的模型进行应用。考虑到这些信息横跨建筑全生命
期各个阶段,由大量的技术或管理人员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产生并共享,有必要制定和应用与BIM技术相关的标准。相关的
技术或管理人员在应用相关的软件时只要遵循这些标准,就可以高效地进行信息管理和信息共享。因此,一套开放、可扩展
的BIM标准就成为BIM实现更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前提。
BIM标准体系
BIM通用标准体系,涵盖三大部分内容:
一是BIM标准框架,即为有效地利用BIM技术,更好地进行信息共享,BIM标准框架应包括3方面:分类编码、数据交换、
信息交付。
二是BIM基础标准,适BIM标准体系主要利用3个基础标准:建筑信息组织标准、BIM信息交付手册标准以及数据模型表
示标准。
三是BIM标准分类,按照标准框架,并在基础标准上,形成3大类标准:分类编码标准、数据模型标准、过程交付标准。
BIM标准编制过程中,主要利用了3类基础标准。
一是建筑信息组织标准,用于分类编码标准和过程标准的编制;
二是信息交付手册标准,用于过程标准的编制;
三是数据模型表示标准,用于数据模型标准的编制。
国家BIM标准体系,2012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建标 [ 2012 ] 5号文件,将五本BIM标准列为国家标准制定项目。
分为三个层次:
第一层为最高标准: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;
第二层为基础数据标准: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,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;
第三层为执行标准: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,制造业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。
最高标准——《BIM应用统一标准》,对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建立、共享和应用进行
统一规定,包括模型的数据要求、模型的交换及共享要求、模型的应用要求、项目或企业具体实施的其他要求等,其他标准
应遵循统一标准的要求和原则。
基础数据标准——《信息模型编码标准》,本标准规定模型信息应该如何分类,对建筑信息标准化以满足数据互用的要
求,以及建筑信息模型存储的要求。一方面,在计算机中保存非数值信息(例如材料类型)往往需要将其代码化,因此涉及
到信息分类;另一方面,为了有序地管理大量建筑信息,也需要遵循一定的信息分类。目前已完成《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
分类和编码标准》,对应于BIM分类编码标准OmniClass。
《模型数据存储标准》,本标准规定了模型信息应该采用什么格式进行组织和存储。例如,建筑师在利用应用软件建立
用于初步会签的建筑信息后,他需要将这些信息保存为某种应用软件提供的格式,还是保存为某种标准化的中性格式,然后
分发给结构工程师等其他参加者。对应于BIM数据模型标准中的IFC标准。
执行标准——《建筑工程设计模型交付标准》。标准规定了在建筑工程规划、设计过程中,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数据建
立、传递、和读取,特别是各专业之间的协同,工程各参与方的协作,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管控、交付等过程。规定了总体
模型在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应用的信息精度和深度的要求,规定各专业子模型的划分、包含的构件分类和内容,以及相应的
造价、计划、性能等其他业务信息的要求。对应于BIM模型过程标准中的IDM、MVD标准。
《建筑工程施工模型应用标准》:标准规定在设计、施工、运维等各阶段BIM具体的应用内容,包括BIM应用基本任务、
工作方式、软件要求、标准依据等。对应于IDM标准。